Date:2023/10/28
旅程第十一天,已回到克羅埃西亞中部沿海
今天拜訪的是克羅埃西亞第五大城 ─ 札達爾(Zadar),人口約 7 ~ 8 萬人
位於亞得里亞海岸,舊稱札拉(Zara),是克羅埃西亞歷史上最早有人類活動的地區
根據流傳,城市有四位守護神 ─ Zoilus、Simon、Chrisogonus、Anastasia
所以札達爾又被稱為「眾神之地」
札達爾是達爾馬提亞地區的歷史、政治、文化、商業、工業、教育和交通中心
且似乎是頗受英國人歡迎的城市,這裡曾被英國《泰晤士報》評為「亞得里亞海的娛樂中心」
被英國《衛報》評為「克羅埃西亞的新酷都(Croatia’s new capital of cool)」
另外英國著名懸疑片導演希區考克大讚這裡的日落,並留下了對札達爾的世紀好評:
「如果你想看世界上最美麗的日落,那就請你來札達爾。」
開始遊覽舊城區風光前,我們先跟準備休假的第一任司機 Peter 說掰掰 QQ
技術很好,常保微笑的波蘭大叔
下車後大概先花了 10 分鐘跟全車粉絲們留影紀念,才開始逛札達爾
札達爾(Zadar)概述
札達爾的地名起源被認為與古地中海人的水文術語有關
古代地名曾以「Ladera」或「Lader」兩種形式出現
經過幾千年各種語系的轉換、融合
15 世紀威尼斯共和國統治時確立地名為「Zara」,並沿用至 20 世紀初
1947 年後定名為札達爾(Zadar)
札達爾自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生活的證據
西元前 7 世紀,札達爾已是地中海區的貿易活動中心
古希臘時期,札達爾曾是殖民地,直到西元前 2 世紀被羅馬帝國征服
從羅馬統治時代開始,札達爾就呈現出羅馬城市的特色
並發展成為亞得里亞海東部海岸最繁榮的中心之一
(舊城區的羅馬遺跡是札達爾重要看點)
札達爾舊城區街道現貌 ↓
隨羅馬帝國分裂、外族入侵,西元 5 世紀,札達爾落入東哥德王國手裡
這時期的札達爾陷入貧窮,許多羅馬古建築年久失修而毀壞
西元 536 年,東羅馬帝國查士丁尼大帝西征奪回札達爾,城市重回羅馬帝國懷抱,歸於達爾馬提亞省之下
7 世紀時,達爾馬提亞首都沙隆納(Salona)遭斯拉夫人入侵毀壞
(該市市民逃往周邊的斯普利特及特爾吉爾)
札達爾因此晉升為該省首府,成為帝國內一線大城
札達爾舊城區主要街道現貌 ↓
中世紀的札達爾雖然隸屬東羅馬帝國,但其具有高度自治權
隨遠洋漁業、海上貿易蓬勃發展,札達爾逐漸成為亞得里亞海東岸的經濟、戰略強權
10 世紀起的中世紀後期開始,札達爾陷入政權頻繁更迭
整整五個世紀幾乎都在克羅埃西亞王國及威尼斯共和國的爭奪戰中
15 世紀末由威尼斯取得勝利,開啟了較長時間的統治
(這時期是影響舊城區最深遠的階段,僅次羅馬時期)
但很快 16 ~17 世紀受到鄂圖曼土耳其的進攻威脅、黑死病爆發
札達爾此時期人口銳減,經濟實力大不如前
1797 年,奧地利自威尼斯垮台後接掌札達爾
雖然後來短暫被拿破崙占領,不過奧地利的統治大致維持到了一戰結束
義大利作為戰勝國取得札達爾
然而札達爾動盪的日子一直延續到了近代,二戰後成為南斯拉夫一部份
1990 年,隨克羅埃西亞獨立,札達爾終於贏來和平安穩的日子
札達爾(Zadar)舊城區漫遊
札達爾舊城區位在一塊長約 4 公里、寬 500 公尺的狹長半島
與克羅埃西亞大陸間的港灣風平浪靜,成為極佳的天然港灣
以地理位置來看,札達爾位於亞得里亞海岸中心點
許多地中海、亞得里亞海大型遊輪之旅的中繼站喜歡在此停靠
晚點我們在海風琴旁就會看到超級大遊輪
舊城區半島與克羅埃西亞大陸間的海灣,以及跨海陸橋 ↓
我們漫遊的路線大致如下圖,下車處在北面海邊
先沿港邊往東南邊走,從舊城區的古城門開始逛起 ↓
札達爾 10 月底的天氣,一天之內的變化可以非常大
我們剛到的時候艷陽高照
逛到中午左右烏雲密布,接著就下了一場一個多小時的雨
然後瞬間又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回歸晴朗…
中午即將風雲變色前的札達爾半島南側海景 ↓
陸門(Kopnena vrata)
原本以為札達爾舊城區全區都是聯合國世界遺產
後來才知道原來不是,目前列入世界遺產範圍的僅有圍繞舊城區的城牆及少部分防禦建築
而這些部分大多是 16 ~ 17 世紀威尼斯統治時期,為了抵禦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所建造的防禦系統
(極少數牆段是羅馬時期的城牆)
當時這套防禦工事是威尼斯共和國中最浩大、最堅固的,從不曾被土耳其攻破
而舊城區內其他古蹟幾乎都還不是世界遺產
但多已向聯合國提名,目前還在審核名單階段
進到舊城區,首先來看的是貨真價實的世界遺產區域
舊城區古城門,建於 1543 年威尼斯統治時期的陸門(Kopnena vrata) ↓
陸門由建築師 Michele Sanmicheli 打造,城門中間是一道大拱門
左右兩側各有一到小門
中央拱門上方拱心石是札達爾守護神 St. Chrysogonus 騎馬的浮雕
拱心石上方是一頭展翅的聖馬可石獅子,是當時威尼斯共和國的精神象徵
所以這座門有時又被稱為獅門
陸門旁的小港灣,整齊的停滿了小遊艇 ↓
五井廣場(Trg pet bunara)週邊
陸門進來後的右手邊,是 16 世紀建成的五井廣場(Trg pet bunara)
當時面臨土耳其人圍城進攻,舊城區居民為了保持城內水源供應而開鑿了五口井及大型儲水池
五井廣場與城牆 ↓
廣場圍繞著世界遺產城牆及高 26 公尺的船長塔(Kapetanova kula)
船長塔是城市防禦系統的一部分,最早建於 13 世紀,18 世紀時又往上建得更高
威尼斯統治時期作為武器庫使用
船長塔與五井廣場旁的另個小廣場 ─ 佩塔爾佐拉諾維奇廣場 ↓
佩塔爾佐拉諾維奇廣場看似平凡,很難想像羅馬時期的古城就在這片土地之下
廣場中心立著的一個八角形底座,看似是給人休息用的
殊不知它就是羅馬時期一座塔樓的基座,其北面五公尺左右就是羅馬時期拱門
廣場地面有部分區域是可玻璃透視的,下方都是羅馬舊城考古遺跡,供遊客們從上方瞻仰古城儀容
佩塔爾佐拉諾維奇廣場 ↓
佩塔爾佐拉諾維奇廣場旁還有一大亮點,矗立著的一根超過兩千年的的羅馬柱
它本來是屬於舊城區中心區域羅馬廣場(Roman Forum)上的一座神殿
這座神殿原本有六根華麗的柱子,柱頭是科林斯式
現在只剩這一根了,但不知道為什麼特別把它搬來這裡 ↓
舊城區的羅馬式街道
深入舊城區內,整個城市的輪廓,大致從羅馬時代形成
在凱撒大帝和奧古斯都統治期間,開始修建防禦系統、城牆、供水系統
街道規劃為典型的羅馬式矩形街道,方正如棋盤,並設計有廣場、公共浴池等
舊城區街道,下圖右方是札達爾法院 ↓
3 世紀左右,基督教傳入札達爾,札達爾並很快有了自己的主教區
舊城區內開始興建教堂、會堂、洗禮所與其它教會建築
根據文獻估計,4 世紀時當地人口可能就已達 1 萬人
在羅馬街道的基礎下,城市的面貌在中世紀時越趨完整,並流傳至今
與亞得里亞海許多沿海古城相似之處在於,道路或建築都大量採用石造
另外就是隨處可見的露天咖啡廳或餐廳 ↓
北側城門 – 海門(Morska vrata)與新門(Nova vrata)
舊城區除了一開始東南側進來的主大門陸門之外
在半島北側還有幾個比較小的城門
其中,海門(Morska vrata)建於 1570 年代,比陸門稍晚一些
城門規模小的多,只有一個圓拱門,拱心石上面也有一頭威尼斯獅子
門的上下部分可以看出建築材料、風格略有差異
因為門的下方原本是羅馬時代的凱旋門的一部份
海門 ↓
另個北側城門 ─ 新門(Nova vrata),比起陸門與海門的資歷,它要算是小孩子了
建於 1930 年代,算是舊城區中非常新的建築
新門出去就是連接舊城區半島與克羅埃西亞大陸的跨海陸橋
新門 ↓
人民廣場(Narodni trg)
人民廣場(Narodni trg)位在舊城區核心區域
是中世紀時,札達爾市民討論城市事務的地方
廣場旁的羅馬式教堂 + 鐘塔是周邊最古老的建築,建於 11 世紀左右
牆面略顯斑駁,並有苔癬覆蓋,看起來就稍有荒廢之感
教堂的右側為札達爾市政廳 ↓
隔著廣場與老教堂相對的,是建於 1565 年的城市法院
由威尼斯建築師 Giangirol Sanmicheli 設計,採文藝復興晚期風格
前身是一座中世紀的小屋,處理城市的司法行政事務
現在則是一座小型博物館 ↓
札達爾主教座堂/聖安娜史塔西亞大教堂(Prvostolnica sv. Stošija/Anastazija)
走在舊城區主要大街上,一定遠遠的就會看到這個威仿羅馬式的大鐘塔
它屬於札達爾主教座堂的一部份,是達爾馬提亞地區最大的天主教堂
目前是世界遺產暫定名單
其歷史可追溯至西元 4 ~ 5 世紀的古教堂
主教座堂的大鐘塔 ↓
現在看到的主教座堂是 12 ~ 13 世紀十字軍東征取得札達爾後
在古教堂原址上重建的仿羅馬式建築
二戰時曾遭炸毀,戰後才完成修復
教堂本身是三殿式建築,立面裝飾有倫巴底帶
並包含一扇大型羅馬式玫瑰窗、一扇較小的哥德式玫瑰窗
教堂另個名稱為「聖安娜史塔西亞大教堂」
聖安娜史塔西亞(St. Anastasia)是被羅馬皇帝戴克里先迫害而殉道的聖者之一
(札達爾傳說中的四位守護神之一)
這個教堂就安放了祂的遺骨,固以其名命之
聖安娜史塔西亞大教堂前的廣場,目前也是有咖啡廳進駐 ↓
聖安娜史塔西亞大教堂就在羅馬廣場旁,而大教堂的鐘塔從羅馬廣場上看的話
會以為鐘塔跟廣場上的另個教堂 ─ 聖多那教堂(Crkva sv. Donata)才是一組的…
大教堂的鐘塔分為兩時期建造
底層和一樓建於 1452 年,上層則是 1890 年代由英國建築師設計
塔身上面三層裝飾有雙直櫺窗,頂部是一座八角金字塔
上面有一尊黃銅天使雕像,天使雕像會隨風向旋轉
羅馬廣場的聖多那教堂 & 聖安娜史塔西亞大教堂的鐘塔 ↓
聖多那教堂(Crkva sv. Donata)與羅馬廣場(Roman Forum)
你沒看錯,上面提到的聖多那教堂
就是這座看起來一點都不像教堂,而比較像堡壘的建築
建於 8 ~ 9 世紀,被認為是時任札達爾主教兼外交官的多那(Donat)下令建造
原名為聖三一教堂,15 世紀為紀念建造者多那,便改以他為名
多那曾帶領外交團出訪東羅馬拜占庭帝國首都 & 時任皇帝查理大帝
所以這座教堂才有濃濃拜占庭建築風格
教堂高 27 公尺,大致呈圓柱形
除了原本作為教堂,威尼斯共和國、法國及奧匈帝國統治時期,被作為倉庫及軍火庫
1797 年,教堂功能正式廢止
南斯拉夫時期,短暫用作考古博物館
而現在,因為它的形狀具有很好的音響效果,成為每年夏季國際中世紀文藝復興音樂節的場地
而聖多那教堂的建造,完整體現了什麼叫「就地取材」
它的建築結構大部分都是來自羅馬廣場上原本的神殿!!
羅馬廣場最早可追溯至西元前 1 世紀,當時廣場有神殿、總督府、國會大廈、紀念柱等遺跡
羅馬帝國分裂後,札達爾沒落時期,這些古羅馬建築大部分損壞
(唯一保存最好的建築結構,就是稍早在佩塔爾佐拉諾維奇廣場看到的羅馬柱)
廢棄的建築材料後來就被拿來蓋了聖多那教堂
聖多那教堂與羅馬廣場遺跡 ↓
羅馬廣場北側和東側,原本是商店街,現在只有地基殘存
而廣場西側是國會大廈遺跡,以及一座供奉朱庇特的神殿
羅馬廣場的角落,還有一根羅馬石柱立在原本的位置
它被稱為恥辱柱(Stup srama),羅馬時期用來綁著套上刑具的犯人以示公眾
讓犯人們被眾人羞辱嘲笑,達到以儆效尤的目的,奉勸你各位不要犯法
恥辱柱 ↓
海風琴(Morske orgulje)
穿過羅馬廣場,就來到了舊城區半島的另一側海邊了
這一側的海浪比北側我們巴士下車處的內港灣大上許多
也難怪比較不適合當碼頭停船
海岸有一道突堤,突堤末端有一座很蠻新的燈塔造景
突堤兩側海面浪高差異頗明顯,迎風側波濤洶湧,背風側相對平靜
我們要去參觀的海風琴(Morske orgulje),海浪就很重要,浪越大越好(?)
海風琴的設計,其中一個原因是為了提振札達爾的觀光
因為札達爾旅遊業興起的早,19 世紀末奧匈帝國統治時期就已是度假勝地
後來隨著亞得里亞海岸的其他臨海城市如杜布羅夫夫尼克、特羅吉爾等旅遊興起
札達爾反而顯得有些沒落
海風琴的完成,讓札達爾又進入了旅客們的視野
海風琴 ↓
海風琴由建築師 Nikola Bašić 製作,作為二戰後海濱重建計畫的一環
2005 年完工開放後,旋即獲得歐洲城市公共空間獎及設計獎
海風琴是利用 70 公尺長的石階梯下方,藏著 35 根長度與口徑皆不同的管子
當海浪拍打岸壁、海水進入風管時,如同風箱擠壓管內的空氣,海風琴就能發出聲音
音域包含七組五聲和弦
因為海浪每分每秒的衝擊力、海水水位都不同
所以海風琴的樂譜從不重複,具有隨機性,是能讓人心情平靜的白噪音
單看海風琴長的是不怎麼特別 ↓
特別的是它譜出的樂曲,分享當天的現場收音版 ↓
當天海風琴旁邊停靠的巨型油輪 ↓
今天午餐是自理,分享一下我們吃的披薩
這家在羅馬廣場附近,名為「Slad Ice Cream」
店名看的出來主要是賣冰淇淋,Google 評分非常慘烈,只有 1.7 顆星…
看大部分評論都是非常不滿冰淇淋
但這家重點就是還有賣披薩,種類多,而且素食口味選擇多
頗大一片 2.5 歐元,不算貴
而且非常好吃!! 料很多,餅皮香脆,調味也不會過鹹
是一家應該主打披薩的冰淇淋店無誤
如果只賣披薩,我相信 Google 評分不至於這麼糟
第十一天旅程告一段落,接下來要拉很長的車前往克羅埃西亞首都札格瑞布(Zagreb)附近的飯店
而沒想到接下來迎接我們的,將是意外的碰上郊區封路
在入夜後靠著當地人開車接駁才抵達飯店!
Well written!
很詳細啊❤️
謝謝您的分享❤️❤️❤️❤️
謝謝您喜歡,不客氣唷 ❤️
啊啊啊啊寫的太好了吧!好想吃披薩,超大超好吃,cp值爆表
有深度的遊記,不客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