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2022/12/18
下午預約了姜阿新洋樓的參觀
時間還沒到之前,就在北埔老街亂逛
逛著逛著,逛到了老街的盡頭,看到了這座香客絡繹不絕的慈天宮
其實姜阿新洋樓就在隔壁,兩者幾乎要相鄰
這一帶從慈天宮起,旁邊的洋樓、再旁邊的老聚落、金廣福公館等等
便是當初金廣福墾號最早發展起來的中心!!
景點資訊
地址:新竹縣北埔鄉北埔街 1 號
電話:03 580 1575
開放時間:6:00 ~ 19:00
交通方式:
- 大眾運輸可搭台灣好行獅山縣北埔老街下車步行 3 分
- 自行開車的話,停在北埔老街週邊的停車場(北埔街停車場 or 有樹林的停車場,假日每小時 40 元),再步行過來大約都 5 分鐘
慈天宮參觀
進去之前!!! 不得不推薦一下廟埕廣場的竹光食品行
不要看照片天起很好,當天可是只有 10 度出頭的超低溫冬季
這家免費提供好喝的熱杏仁茶給大家喝,不怕你喝!!
純、滑、香,沒有細碎雜質感
花生酥系列也很好吃,大推!!
老闆會一直吆喝你來喝,然後強調自己不是老闆(?) ↓
慈天宮跟北埔姜家也有著緊密的關聯
17 世紀開始有大量的漢人進入新竹地區墾殖,並步步向內陸丘陵及山區前進
而新竹地區自古為平埔族道卡斯族與高山族泰雅族所活動的區域
墾業開始遭遇原住民族的抵抗
於是墾民結合隘防的「隘設墾隨」形式,在接近生番界時就會形成
號稱全臺之冠的大隘 ― 金廣福墾號,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組成
由粵人姜秀鑾與竹塹閩人周邦正合組,先從三角城(今竹東鎮三重里)及寶斗仁(今寶山鄉寶斗村)方面入墾
繼而進駐北埔,在此設民隘,並建築了隘務指揮中心 ─ 金廣福公館
慈天宮旁的金廣福老聚落 ↓
現在已是國定古蹟的金廣福公館 ↓
金廣福成立之初曾面臨資金不足的窘境,加上1835 ~ 1837年間與族原住民發生多次激戰
墾民死亡人數高達十分之一以上
為安定墾民、守護大隘,擁有一座「護隘廟宇」是民心所趨之事
北埔慈天宮就此建立,一開始只是一座小公厝
供奉由粵人墾首姜秀鑾自中國奉迎而來觀音菩薩像
1838 年後墾隘的安全趨於穩定,開始有糧食的收益
墾民為答謝觀音菩薩的庇護和表虔誠,1846 言以姜秀鑾為首進行第一次重建
慈天宮改建為木造廟宇,同年底姜秀鑾逝世
後來又陸續來經歷兩次重建四次重修,其中以 1874 年的大改建最重要,奠定了慈天宮的現貌
慈天宮屋頂採用三川脊式 ↓
屋脊上的精美雕刻 ↓
慈天宮在臺灣廟宇建築史上極具價值,為臺灣清代中晚期廟宇的代表作
閩粵合築,平面布局是客家地區典型的「雙堂二橫式」建築
也就是由兩殿兩廊兩橫屋(護龍)所組成,大殿與前殿呈現閩南泉州的建築特色
慈天宮前殿 & 門神 & 天公爐 ↓
廟裡的裝飾藝術也反映了建廟時地背景
孔明征南蠻、七擒孟獲等帶有征服及感化「蠻夷」意味
或有以姜子牙(姜家遠祖)為靈魂人物的《封神演義》之裝飾作品
從其中可見金廣福與慈天宮密切的關係,以及金廣福墾民對於墾首的感戴
正殿主祀觀音佛祖與天上聖母,係雙主神合龕的「雙慈並祀」形式
主神觀音佛祖為姜家祖傳,這尊觀音菩薩後來被墾民稱為「護隘觀音」
主殿上方的匾額「福蔭羣生」係 1882 年由首墾姜榮華所具名 ↓
前面一點的「福庇群生」匾額,感覺比較年輕一些(?) ↓
慈天宮後期配祀諸神愈多
對當地來說,也因眾神合祀,各家主神齊聚,而淡化了閩粵墾民祖籍界限
代表了尊重多元信仰的進步
慈天宮的註生娘娘 ↓
慈天宮的禮斗殿財神 ↓
慈天宮的城隍爺&義民爺牌位 ↓
主殿步口檐廊左右石雕蟠龍龍柱均採升龍造型、複合式柱礎、十八羅漢以附在龍柱上的形式
華麗且極有藝術感 ↓
就在此時,約莫下午兩點半,注意到了嗎
陽光斜射進主殿,照著香爐的氤氳香火
有種渾然天成的神聖莊嚴感,像是神明正在守護著每一位來祈福的香客們
慈天宮雖然並不算規模特別大,參拜大約 15 分鐘就結束
但它背後的故事是極具歷史意義的
它見證了新竹山區的墾拓,也記錄閩粵合作、尊重多元族群信仰的過程
對待會要去逛姜阿新洋樓的我們來說,也不難想像姜家當時在北埔的影響力有多麼深遠
慈天宮,是當時金廣福墾民的精神堡壘,現在,依然是當地香火鼎盛的信仰中心
來逛北埔老街的話,是個蠻值得品味一番的文化景點唷
看完茶金過來真的很有感覺,廟口的杏仁茶和堅果小點心,現做現炒現磨,超香超好吃,大推~
有機會還會想再去的客家小鎮~
原來重點是廟口的食物 = =
重點是呼呼是吃貨~
沒錯辣,我老婆很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