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此地,第一印象或許充滿疑惑,為何眼前出現如希臘神殿、如古羅馬建築的古蹟在這兒,我們不是在美國舊金山嗎?? 怎麼會在這邊出現應該屬於歐洲的遺跡呢??
Well,這當然不可能真的是古希臘、古羅馬的古蹟,而是刻意創造出來的,目的是為了展示「1915年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的藝術品而興建的紀念性建築物,是當時十座宏偉建築之一(其他有文藝宮、教育宮、農業宮、運輸宮等等)。藝術宮(Palace of Fine Arts) 是該次博覽會後唯一保留於原址的建築物。
藝術宮是由設計師伯納德‧梅貝克依據古羅馬、古希臘建築為靈感,一手打造出的仿廢墟建築,讓當地居民不用出國就可以享受漫步在希臘、羅馬古城(?),所以特別受到喜愛,在博覽會後由美國慈善家出手捐獻,並特別成立保護聯盟,讓藝術宮得以被保存下來,免於被拆除的命運。現在,藝術宮過去的展覽大廳成為博物館,其餘古蹟般的建築則成為熱門的婚紗攝影、婚禮舉辦場地。
整個藝術宮基本上是坐落於一座人工湖旁,這種設計是仿效歐洲建築的風格,藉著人工湖平靜如鏡面的廣闊水面映照藝術宮雄偉的倒影。若由藝術宮右側的停車場進來,很快地整個人工湖就映入眼簾,沿著湖畔有著環湖小徑,兩旁都是綠樹抑亦或是青青草地,令人心曠神怡~
微風輕拂,但風太柔,基本上不是湖面起漣漪的主力,這漣漪大多是湖面中央那座醒目的噴泉造成的。
私以為噴泉帶給藝術宮更多生命力,不然只有平靜的水面 + 古老的神殿看起來實在是太死氣沉沉了,一道噴泉源源不絕就讓畫面增添了不少生氣
我們先沿著湖邊小徑走,從遠處隔著湖欣賞整個藝術宮,眼前近處綠意盎然的青青草地,與遠處咖啡色調的藝術宮形成強烈對比。
雖然噴泉水看起來很白淨,但整個湖水其實並不清澈,大概就是台大醉月湖等級,湖面較邊陲的地方等水紋靜止處,水面甚至飄了一層油汙與漂浮物,跟水溝沒兩樣… 而事實上人工湖的衛生曾經讓附近居民舉報連連,說有令人難以忍受的臭味、湖水細菌含量超標等等,後來在閉關一年整修後問題才有所改善。現在,雖然水質不清,但至少沒什麼臭味,湖面寬廣處常有鴨鴨優雅的游著泳。
除了鴨鴨,我們在附近的草地還碰到了天鵝一家人!! 還有幾隻剛出生的小寶寶!! 毛茸茸的樣子超口愛的~~
悠閒地繞完湖,接著就要漫步在神殿中囉!!
一根根圓柱古希臘風十足,每一根圓柱都有超過10公尺高,排列成一排自然就有種神聖莊嚴的感覺油然而生。這些柱子是所謂的「科林斯柱(Corinthian Order) 」,是古希臘建築的一種常見樣式,柱子頂端常會雕刻成花籃形式,是較為花俏的一種柱式,希臘的宙斯神殿就是採用這種柱式。
注意到柱廊轉角處最高點,有兩個雕像背對我們嗎??
這是設計師烏爾里希‧埃樂胡森的傑作,名為「哭泣的女人」,她們象徵著「沉思、驚奇與冥想」。好深奧… 看不太懂象徵
但這兒的氣氛真的太讚了… 也難怪看到這麼多對新人在取景,對當地人來說,不用飛過大西洋就能擁有古希臘的氛圍,真是太幸福惹…
雖然藝術宮在萬國博覽會後倖存了下來,但事實上它仍然有著命運多舛的歷史,經過了好大一番努力才以今天這樣的姿態呈現在世人眼前的。
因為原本的設計就是只用於博覽會,會後就拆除,所以建造過程就不是用堅固耐久的建材興建,而僅用灰泥、粗麻布等混和物覆蓋於木頭上做支柱,所以主要建築及廊柱到了1950年代左右就已搖搖欲墜、瀕臨崩塌。
所幸1959年開始,在地方慈善家強生慷慨解囊、外界相繼投入資金後,總共獲得380多萬美元的經費,讓藝術宮得以展開重建的工程。最初的藝術宮於1964年被拆除,由建築師漢斯‧格爾森依照原設計師的設計,以鋼筋混泥土來重建,並重新裝飾與雕塑,以讓藝術宮得以永久保存,最終花了三年時間完成重建。
慈善家強生真的是讓我們現在能繼續欣賞藝術宮的大功臣,除了當初重建的「頭期款」,現在看到的這些柱廊也都是因為他後來陸續的捐款,才得以讓他們重新佇立在圓形大廳兩旁。
穿過高聳的柱廊,總算到達「圓形大廳」了! 剛剛隔著湖面看覺得沒那麼大,真的到它前面的時候才發現自己變成小螞蟻…
圓形大廳直徑有30公尺,高有41公尺,由八組科林斯式圓柱支撐著美麗的黃色圓形大穹頂,每組圓柱間都是一個雄偉的大拱門。抬頭看每一根圓柱上都有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像,圓頂正中央真的是個公證結婚的好地方,我們來的時候就剛好碰到一對新人剛公證完~
1960年代重建後,後續的補強工作仍不間斷。在1990年代,圓形大廳也因為大雨的關係產生漏水的現象,後來甚至造成穹頂的混泥土砸落,於是閉關展開另一階段補強修建,同時增設金黃色照明,於晚上點亮,讓整個藝術宮在夜晚金光閃閃。
在大拱門下的人們,真的超小一隻的~~ ↓
對我來說,舊金山就是一座處處充滿歷史古味兒的城市,但藝術宮讓舊金山的不只保有那段多元移民、淘金熱潮的人文歷史,更讓舊金山成為了一座保有2000多前古文明的城市(??) 還沒存夠錢去歐洲嗎?? 那不妨先來舊金山,順便來訪藝術宮自我安慰一番吧!!
景點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