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2019/5/11
平溪線終點站 ─ 菁桐,相比熱鬧嘈雜的十分車站來說,人潮少了許多
但也是平溪線進站人次第二多的了!(2018 年每日平均 903 人)
菁桐一帶原本是散村型態的農業聚落,直到台陽鑛業公司開發附近的煤礦
1918 年陸續開鑿一、二、三、五和六坑,開始形成小型聚落
為了集約採煤,台陽鑛業在菁桐站前開鑿石底大斜坑,貫通個坑、統一出煤
使菁桐真正成為一個大型礦業聚落,在 1940 年代前後飾菁桐的「黑金年代」
菁桐站其實是離台北最近的平溪線車站,開車從台北來最先抵達
但如果搭火車來,這邊反而是最遠的
走在平菁橋上,溪谷旁能望見 1939 年建造的台陽鑛業公司平溪招待所
融合西洋、日式和風的木造建築,與旁邊的鑛長宿舍、木造日式宿舍群一塊,很有日式懷舊風情
入夜後 ↓
平菁橋頭就是菁桐老街的入口,下著雨的午後,人潮稀落
古早的日式木造建築,保留外觀改造成菁桐鐵道文物館
菁桐車站本身也是已有 80 多年歷史的木造站房,街道有幾分古早日本街頭的風味
菁桐老街不若十分老街整排天燈店、小吃、手搖飲
這兒更加純樸、寧靜,只有幾攤小吃
老街並不長,但可以好好享受老礦村的寧靜
因為人潮沒那麼多,小吃攤通常下午五、六點就會收攤了
如果是晚餐想在附近解決的話,動作要快!
我們當天吃了兩攤 ─ 山豬肉香腸、烤麻糬
香腸一條 35 元、三條 100 元,現烤現吃,多汁美味!!
烤麻糬這攤兼營麻辣魚蛋,烤麻糬一串 40 元、三串 100 元
口味有 10 種可供選擇!
看麻糬在烤爐上緩緩膨脹真的是很療癒的過程!!
香濃煉乳絕對是最經典的搭配!
菁桐老街還有個奇特的景象,到處都掛滿竹筒
這邊有賣竹筒飯嗎? 習慣把竹筒掛起來?
ㄟ,可是上面都有寫字?! 是菁桐站特有的繪馬嗎?!
恩… 聽說菁桐老街傳說,把寫上心願的竹筒掛在樹上,願望就會實現
於是,掛竹筒商機湧現,老街旁有一大面牆都掛滿竹筒!
老街很短,接著一定得到菁桐站內晃晃
身為平溪線終點站,有岸式月台一座
火車到站後跟捷運一樣概念,頭變尾、尾變頭
因為是終點站,月台後方鐵道相對安全
喜歡與鐵軌合照的可以在這邊多拍幾張
月台對面,外牆已有不少苔癬斑駁的建築廢墟非常顯眼
它是當時的選洗煤場,運煤車可以直接駛入建築下方
現在,選煤場早已荒廢,基底荒涼有廢墟感,建築上層則改建成景觀咖啡廳
許願竹筒無所不在,選煤場基底梁柱上也有人掛
這邊拍荒涼網美照還蠻有 FU 的!
阿就這麼剛好,我們今天遇到攝影班來這邊
要拍天燈齊放 + 火車的景,在選煤場上的景觀咖啡廳架了整排相機
而它們出錢讓遊客免費放天燈,幫他們「營造場景」
個人是很反對不環保的天燈啦… 所以沒參與去放
只搭個便車拍天燈升空的景
只見一群人 STAND BY 在火車旁,等著火車一發車,天燈就隨之升空
傍晚場 ↓
老街、車站逛完,別忘了一定要去看看廢礦坑遺跡(煤礦紀念公園)
穿過鐵道,沿著石階爬個 5 分鐘即可到達
遺跡可謂「斷垣殘壁」,像是大災難過後
相當荒涼、殘破,喜歡拍那種廢墟照的,這邊超適合
白天來都感覺陰森陰森的了,晚上實在不會想靠近這裡 = =
剛剛提到連結菁桐附近各礦坑的就是這個石底大斜坑,統一將煤礦集中後從這邊出坑
當時有效增加輸送效益、節省人力,成為台灣單一坑口產量最大的礦區
石底大斜坑總長有 5 公里,深度 1 公里,傾斜 15 度斜街至地底
現在,殘留的台車道筆直往洞內去,洞口已封起,荒煙漫草
很難想像洞口進去挖到離地面這麼深的地方,很有神祕感
石底大斜坑周遭都是殘留的礦場設施
選洗煤場、捲場機房、卸煤櫃、機電工廠、變電所、總辦事處、坑口辦事處、配電室、物料參庫、台車軌道等等
其中物料倉庫都有台車道連結,方便器材運輸
現在都只剩破碎的紅磚牆、石頭牆
牆上已被榕樹根佔據盤根錯節,荒涼陰森感相當重
現場看到有些人喜歡爬到斷牆上拍照,追求屬於他們的網帥網美照(?)
個人是覺得這牆面已經荒廢成這樣… 青苔叢生、植物盤據
一方面濕滑,二方面到底堅不堅固我很懷疑
所以建議還是欣賞、感受時代變遷的蕭瑟就好…
以上,平溪線終點站 ─ 菁桐,大概可以讓你逛上 1 ~ 2 個小時
寧靜的老街、許願竹筒牆、鐵道風情、神秘帶點陰森的礦坑廢墟都值得你駐足玩味一番
人潮比起十分車站少了許多,喜歡多點寧靜的朋友,可以多來走走
感受一下古早日式建築、老礦村的懷舊氣氛!
景點資訊
菁桐車站
地址:新北市平溪區菁桐街 52 號
竹筒竹筒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