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遊記】野柳地質公園 ─ 海岬步道深旅遊/野柳也有東京鐵塔?!。女王頭/豆腐岩/海蝕崖/紓壓蔚藍海洋(2025.10.27更新票價)

野柳地質公園

Date:2025/01/05、2020/03/15

野柳 ─ 國際知名景點,身為北部的孩子,小時候校外教學不知道來過幾次了
女王頭、豆腐岩、海蝕平台,校外教學的作業必寫
但對野柳,記憶也僅此而已了…
時隔多年,再訪野柳,這次要前進小時候從沒走過的後段步道
深度認識不一樣的野柳!!
2025/01/05 的野柳 ↓

野柳地質公園

野柳地質公園資訊

地址:新北市萬里區野柳里港東路 167-1 號
電話:02 2492 2016
營業時間:08:00 ~ 17:00(夏季延長至 18:00)
票價資訊(2025 年更新):KKday – 新北萬里|野柳地質公園門票線上訂

  • 全票 $120 (歷史緬懷:2020 年時 $80) – 一般遊客
  • 優待票 $60 (歷史緬懷:2020 年時 $40) – 學生(以具有臺灣正式學籍之學生證者為認定標準)、兒童 6 歲以上及未滿 12 歲者、年滿 65 歲以上長者(不限國籍)
  • 一般團體票 $96 – 30 人以上一般遊客
  • 學生團體票 $48 – 30 人以上學生團體,以具有臺灣正式學籍之學生證者為認定標準
  • 免費 $0 – 年齡未滿 6 歲兒童、萬里區區民(出示
  • 身分證)、身心障礙者(持有主管機關核發之身心障礙手冊者)及陪同之監護人或必要陪伴者一人、導遊及領隊(出示證件)、持「榮譽志工卡」之志工

DSC_31720

地景圖位置及地圖:(截圖自官網,點我看完整全圖)

導覽地圖03

交通方式:

  • 自台北車站搭乘國光客運 1815 路線,於「野柳」站下車
  • 搭乘基隆/淡水客運 953、1068、790、862、716,於「野柳」、「野柳地質公園」站下車
  • 自行開車導航「野柳地質公園」可抵,附付費停車場,平日 $50/天、假日 $30/時

相關行程推薦:

野柳地質公園

關於野柳

野柳地質公園從入口到海岬最前端有 1.7 公里,最寬的地方不及 300 公尺
海岸延伸的方向與地層構造限幾乎垂直,加上海浪、風化、板塊運動等作用
於是產生了世界級的罕見地質景觀,成為最棒的大自然教室
2020/03/15 野柳 ↓

野柳地質公園


關於野柳地名的由來普遍有三種說法:
1. 平埔族社名音譯
2. 野柳(ia-liu)是由西班牙文語 Punto Diablos(意即「魔鬼之岬角」)的「Diablos」省略「D」與「B」兩子音後產生的
3. 野柳當地居民早期靠海維生,因腹地有限,稻米缺乏,需仰賴中國沿海米商供應
運米糧途中,搬運工人背後的米袋經常遭當地人以「鴨平嘴」(台語;一端削尖的細竹筒)戳破,讓稻米流出後再撿拾
因此在米商交談中常會說:「又被『野』人給『柳』去了」(台語),因而得名
2025/01/05 野柳 ↓

DSC_31750

第一區

野柳地質公園大致可分為三個區塊
小時候的校外教學,活動範圍在前兩個區塊
入口進來先穿過一片綠色隧道,緩緩的下坡朝野柳第一區前進

野柳地質公園


先來暖身一下,在緩坡盡頭處,有一塊 2010 年部分崩塌後的蕈狀岩
產生了女王頭II,等女王頭本尊越來越細的脖子斷掉後… 這顆就可以上位了…

女王頭II

女王頭II旁邊,以浮球彩繪做成的裝置藝術 ↓

彩繪浮球


第一區是以蕈狀岩、薑石、燭台石為主的區域
有什麼鯉魚石、冰淇淋石之類的,像不像就自己判斷啦
2020/03/15 野柳第一區 ↓

野柳第一區

野柳第一區

這些蕈狀岩表層,也蠻像盤根錯節的樹根,爬滿岩盤表面 ↓

野柳第一區

第二區

第二區是女王頭所在,另有仙女鞋、龍頭石、地球石等地景
女王頭是蕈狀岩的一種,「芳齡」約 4,000 歲
一年一年變細的女王頭(2008 年測量頸部約 138 cm),現在深受保護,禁止遊客靠近
只能遠遠拍照,而且拍照還要排隊!!
2020/03/15 時的女王頭 ↓

女王頭

女王頭


2025/01/05 的女王頭,脖子是不是又更細了? ↓

女王頭


第二區旁邊有海蝕平台,可親近一下海水
平台有著一片小沙灘,前緣處是類似老梅石槽的景觀
佈滿翠綠藻類,石槽中平靜的水面映著天空的蔚藍
2020/03/15 的海蝕平台 ↓

野柳第二區海蝕平台


天氣好,能見度高,遠方的基隆嶼清晰可見

野柳第二區


2025 年再訪的時候,第二區多了小咖啡廳與書店
旁邊還有架設盪鞦韆 ↓

野柳第二區的書店咖啡廳與盪鞦韆


冬天東北季風強烈,寒風凜凜下,來杯熱咖啡暖暖身子 ↓

DSC_31780


這一區有玻璃鞋、地球石、波羅麵包、碳烤雞腿之類的怪石
但這些官方地圖上標示的,我一塊都沒看到 XD
反倒是一些沒名字的石頭比較吸引我注意
像這個小型海蝕門形狀的石頭,海蝕門下還有個積水的小池
我覺得拍照蠻有趣的,有從窗戶看出去的感覺,也能拍到一點倒影 ↓

野柳第二區

野柳第二區


標示玻璃鞋的位置,我就是沒看到玻璃鞋
倒是望出去前方的石頭,我覺得像河馬頭 ↓

野柳第二區


2025 年再訪時天氣沒有很好,陰陰的天氣
接近傍晚,只有微微的天光穿透烏雲
雖然如此,還是看的出海水蠻乾淨的,深遂蔚藍

野柳第二區

在第二區吹海風看海,喝著咖啡的正妹老婆 ↓

01

第三區

2020/03/15 即將深入從未去過的第三區,往野柳岬的最前端走去!!

野柳第三區

2025 年時,通往第三區的道路鋪設了扶手木棧道,走起來更安全舒適 ↓

野柳第三區


第三區的起點,起於這顆形狀頗奇葩,名字也很奇葩的「瑪伶鳥石
在風化作用下,像隻英挺的大鳥回首遠眺
也蠻像史前時代的古怪生物

瑪伶鳥石

幾乎同角度,2025/01/05 再訪,表面好像風化的更平了 ↓

瑪伶鳥石


關於這顆石頭,相傳曾有艘荷蘭帆船於野柳外海發生船難
當時船員都已罹難,而船上的小鳥停在石頭上仍一直呼救,至死不肯離去
故以其名(marine bird,航海的鳥)而命之,所以名字奇怪只是因為音譯直翻啦…

瑪伶鳥石


野柳岬的前端是一典型的單面山造型
所謂單面山就是一翼坡度陡、另一翼坡度緩的山型
形成的原因是地層被不等量的抬升所成
野柳其實有兩座單面山,之間有狹長的海蝕平台相連
為了區別,比較靠近入口的單面山以「大單面山」來稱呼
而位在海岬末端的單面山,以當地人慣稱「龜頭山」來稱呼

野柳第三區


沿著野柳岬稜線上的步道前行,左側欣賞美麗的太平洋、海蝕崖與單面山
下方的海蝕平台則有一排整齊的豆腐岩
因地質有著兩組相互交錯的節哩,在海水侵蝕下被切割成一塊塊狀似豆腐的方格

野柳第三區豆腐岩


步道兩側中後段以耐鹽分植物為主,高度剛好有防風的效果
步道其實頗長,單趟有 1 公里出頭,旅遊團之類的應該不太可能來走這段
當然,小屁孩時期的校外教學更不可能來走了

野柳第三區步道


步道上,偶爾從樹叢的缺口,望向海天一色的景象,超紓壓 ↓

野柳第三區

野柳第三區


剛剛遠遠的,就看到野柳岬遠方有座像東京鐵塔的建築物
之前完全不知道原來野柳還有這麼酷的建築,今天給他一探究竟!!

野柳第三區


要深入到神祕鐵塔建築,得穿過一片茂密樹林,頗有探險感!!

野柳第三區


即將到達神秘建築後才發現,原來除了鐵塔之外還有另一座像訊號接收器的建築!

野柳第三區


原來,像東京鐵塔的建築,其實是野柳電塔
是為了便利漁業通訊作業所設,紅白相間,塔高有 20 多公尺

野柳第三區

另一座,是為野柳燈桿

野柳第三區


它的造型是以燭台石為範本設計,1967 年設立,高 11.3 公尺
所在之處就是龜頭山的最高處
燈桿位置剛好在富貴角燈塔及基隆燈塔照射半徑之間,加強了基隆港的導航功能

野柳第三區


野柳海岬來回走一趟,大概要 1.5 小時左右
沿途風景不錯,而且比較少人會走,可以比較安靜的享受大自然的清幽
不要再說野柳只有女王頭啦,後段野柳岬步道也蠻值得大家走走的
回程出園時,伴手禮大街可以稍微充飢一下(?) XD

野柳名產街


看完這篇想說些什麼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