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遊記】砂卡礑步道 ─ 太魯閣夢幻療癒系寶石水色。斷崖間小徑步道/經斯維奇至大水管(2024.4.3花蓮強震受損嚴重暫勿前往!!)

砂卡礑步道-太魯閣夢幻療癒系寶石水色-斷崖間小徑步道經斯維奇至大水管

Date:2023/12/10

剛從歐洲拜訪了好幾個世界遺產回來
當時領隊就有說,台灣其實也有地方值得被列入世界遺產
在自然景觀的世界遺產方面,太魯閣是我一直覺得絕對有資格被列入的名單之一
不管是壯觀的峽谷,或是今天舊地重遊的砂卡礑步道
其景色都不會輸給歐洲的自然系世界遺產
大學時曾有匆匆來訪過砂卡礑,對它迷人的溪水顏色最為印象深刻
14 年後重遊(天啊…時光飛逝),要比較深入的來走步道
(結果還是沒走完…😆)

砂卡噹步道位置資訊

地址:花蓮縣秀林鄉砂卡礑大橋東側橋頭
聯絡電話:03 – 8621100 分機 321、322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
門票:免費參觀
套裝行程參考:
★☆KKday:花蓮 | 小麓礑礑-小錐麓 & 砂卡礑步道之旅☆★
★☆KKday:花蓮太魯閣 | 砂卡礑步道 & 天祥 & 山月吊橋 & 清水斷崖一日遊 | 台北來回 & 小車出遊☆★
★☆KKday:花蓮太魯閣一日健行|同禮步道、砂卡礑步道、小錐麓步道|花蓮市區免費接送☆★
★☆KKday:花蓮一日遊|太魯閣&清水斷崖|花蓮市區出發接送☆★
★☆Klook:花蓮: 太魯閣一日遊 (台北出發・私人包團)☆★

★☆Klook:花蓮: 大禮大同部落一日遊 – 砂卡礑&小錐麓&同禮步道☆★

交通方式:

  • 自行車:可停放砂卡礑停車場或太魯閣台地小型停車場之自行車專用車架
  • 客運:花蓮、太魯閣客運及臺灣好行接駁車於太魯閣遊客中心下車,再步行約 20 分鐘至步道口
  • 自行開車:導航砂卡礑步道即可抵,停車場位在砂卡礑大橋西側橋頭旁,但車位不多。滿位時可停在西拉岸隧道左側車道 ↓

DSC_67670

砂卡噹步道【入口 → 大水管】

前進步道入口

中午左右抵達停車場,已是滿位狀態
還好西拉岸隧道內左側還蠻好停車,停好後往回走,朝砂卡礑步道入口前進囉!
入口在砂卡礑大橋東側,過橋時可欣賞橋面兩旁圍欄上裝飾著的獅子雕刻
每隻的表情都不一樣唷

DSC_67710


從大橋上已能看見崖壁上往內凹的一條細長通道
沒錯,那就是砂卡礑步道
橋下的砂卡礑溪水色已相當夢幻

DSC_67690


砂卡礑步道入口是數一數二的特別,要從橋上的大理石牌坊進入
然後循著迴旋梯直下抵達崖壁內的步道起點 ↓

DSC_67730

步道起點看剛剛走過的砂卡噹大橋,原來是大紅色的拱形橋墩 ↓

DSC_67790

大橋下,清透湛藍的砂卡礑溪水色 ↓

DSC_67750


砂卡礑步道全長 4.1 公里,原路去、原路回
從入口至中繼站斯維奇(五間屋)約 1.5 公里,斯維奇(五間屋)至終點柏拉耀(三間屋)約 2.6 公里
入口到斯維奇(五間屋)來回約 2 小時,入口到柏拉耀(三間屋)來回約 4 小時
可自行依體力、時間安排,衡量要走到多遠
我們今天是走到斯維奇(五間屋)之後一點點的大水管折返
砂卡礑步道地圖(截圖自太魯閣國家公園官網-砂卡礑步道) ↓

MAP

入口 → 斯維奇(swiji)五間屋

砂卡礑」名稱源於砂卡礑社(太魯閣語:Skadan,今日的大同部落)
該部落是 17 ~ 18 世紀時,賽德克族東遷所形成的聚落之一
相傳首批來到此地的族人在建立部落時,挖出可能為先人留下的臼齒
族人因而以臼齒的族語「Skadan」命名
日治時期,日本人以日文寫呈 サカダン,國民政府時期寫成「砂卡礑」至今
步道入口溪谷的砂卡礑溪

DSC_67770

步道起點,出發 ↓

DSC_67780


砂卡礑溪是立霧溪下游的支流,在砂卡礑步道入口南方不遠處就匯入立霧溪
溪流全長只有約 16 公里,集水區面積約 6,011公頃
由於溪水流經大理岩,溪水中的微酸會溶解大理岩中碳酸鈣
故溪水會呈現出祖母綠、寶石藍般的水色 ↓

DSC_67820

DSC_68190


而且由於砂卡礑溪流路短,水流湍急,水中含沙量少
即使在豪雨之後,溪水仍然能保持清澈
多清澈呢? 是幾近透明無暇的
有時你望著溪谷,過了一段時間才猛然發現
你正在看著的溪谷石頭原來是泡在溪水裡,透明到感覺不到水的存在

DSC_68060


步道沿途可觀察溪谷內有著大大小小的溪石
這些溪石多是從兩旁山壁崩落後,因為沒有經過長距離的滾動
大多都還保有原始巨石的形貌

DSC_67860

DSC_68560


砂卡礑步道原本叫「神秘谷步道」,聽起來就弱弱的 XD
始建於日治末期,當初是為了開發立霧溪的水力發電
1940 年,東台灣電力興業株式會社在立霧溪下游興建立霧發電廠
在溪畔建水壩,引立霧溪水至發電廠發電
輸水隧道在砂卡礑溪谷上方,以大型水管銜接溪谷兩端
由於立霧溪水含沙量大,故在砂卡礑溪上游另建一座放流式水壩
先將水引至發電廠,作為發電機的冷卻水
因此砂卡礑步道最初是為了維修水壩和大水管而建的

DSC_67880


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後,這條原本的水壩維修小路規劃成了景觀步道
沿途加強了安全防護、修築休憩平台
成為一條能欣賞奇幻峽谷、醉人砂卡礑溪、蓊鬱森林的步道

DSC_68000

DSC_67900


走著走著,一邊驚嘆能走在岩壁內如血管般的通道
一邊也有點惋惜為了開闢這條步道,傷害了原本的陡峭岩壁

DSC_67980


步道所在的岩石性質以花崗片麻岩、矽質片岩及大理岩為主,皆屬於變質岩
經過砂卡礑溪百萬年的切割形成峽谷
在步道旁,偶有巍然屹立的巨大岩壁出現,可細觀其地質紋理

DSC_67920


岩壁山坡的崩落碎石,被有巧思的遊客當成積木來堆
下面這個我覺得很有才,從這個角度看就像個小人偶 ↓

DSC_67930


隔著溪谷的另一端,裸露的山壁上更能看到大地將岩層當成畫布般的傑作
是如千層糕似的線條,層層堆疊形成的褶皺
在幾百萬年前,這些岩石還被深埋在超過十公里以上的地底下
在地層深處的高溫與高壓作用下,岩石是半流體的狀態
相同成分的礦物會在地底聚合在一起,形成層層顏色分明的現象
受板塊擠壓,地殼隆起,地下的熔岩被快速推擠出地表,冷卻後再經溪水切割,就形成了褶皺

DSC_68100


如梵谷印象派畫風的褶皺,加上寶石祖母綠般的水色
唯美逆天值得被列入世界遺產對吧!
優美的水色,好像越看越像漱口水 😆

DSC_68090

DSC_68080


除了褶皺之外,峽谷山壁上留有眾多凹凸不平的洞穴
這都是砂卡礑溪切割過程留下的痕跡
溪水因為侵蝕岩層較鬆軟的部分,留下較硬的部分而導致坑洞

DSC_68570


砂卡礑步道海拔僅約 60 公尺,屬於陰濕的河谷地形
沿途植物生態豐富,坡度較緩的地方,土壤堆積較厚,較能存儲水份
故以高大有層次的闊葉林為主,包括樟科楠屬及桑科榕屬等
而坡度較陡的地方,土壤不易堆積且較為乾旱
以耐旱的岩生植物,如台灣蘆竹、沿階草為主

DSC_68110

DSC_68140


步道除了蜿蜒之外,一路坡度都很平緩
用緩慢悠閒的速度,也只走了 55 分鐘就抵達了中繼站斯維奇(五間屋)

DSC_68200

斯維奇(swiji)五間屋

中繼站「斯維奇」是太魯閣語,意指大型葉片的榕樹
包括稜果榕、幹花榕、雀榕、水同木等都是「斯維奇
由於這裡榕樹族群數量相當多,因此太魯閣族人以斯維奇為地
過去因有五間房舍在此,故也稱為「五間屋

DSC_68530


現在這邊是當地居民經營的小販
賣清涼飲料、茶水、咖啡,熱騰騰的馬告香腸、現烤麻糬等等
成為遊客們休息的小據點
我們也品嘗了好吃的香腸($50/支)、現烤麻糬($50/份)
多汁、紮實的馬告香腸 ↓

DSC_68500

烤的時候會膨起,Q 韌有彈性的麻糬,搭配花生粉及黑芝麻粉 ↓

DSC_68540


這裡地形是相對平坦的河階地形
至今仍有太魯閣族人在此農耕,以種植山蘇等作物為生
我們在休息時,就有攤販老闆很熱情的現摘翠綠嫩葉的山蘇給我們搭配香腸
沒有太多生菜味,脆爽清甜

斯維奇(swiji)五間屋 → 大水管

本來是斯維奇(五間屋)就要回頭了
不過斯維奇的攤販老闆看我喜歡拍照,就大力推薦我們再往前走一點
大概 2、300 公尺處,步道已很接近河谷邊
可以下到砂卡礑溪畔,近距離欣賞河水
老闆拍胸脯保證,絕對不會失望!!
於是我們半信半疑的繼續前進,不久後就聽到右手邊樹林上方窸窣的聲音
抬頭看,台灣獼猴群在愜意吃著果子
這邊的猴子意外的乖,不像武陵農場、高雄柴山的那種兇巴巴屁猴

DSC_68240


可以下到河邊的位置,大概就是地圖上「大水管」的地方
「大水管」指的是台電的管線
應該就是從立霧溪引水連到立霧發電廠的引水管線
管線橫跨峽谷,其實是在我們上方,橫跨天際
而下方的砂卡礑溪,有幾個稍深的水潭,平靜無漣漪,非常之美

DSC_68380

DSC_68470

大水管大致就在下圖這個水潭的上方,這潭平靜而淺,像鏡子一樣 ↓

DSC_68420

沁涼純淨的砂卡礑溪溪水,觸手可及 ↓

DSC_68270

DSC_68430


這一區最美的點,我覺得是下圖這系列
一塊巨石矗立在溪谷中央,而這塊巨石的側面有著非常清溪的褶皺
就像一塊切好的千層派
站在灘地的石板上,靜靜欣賞眼前這一切,再壞的心情都被療癒 ↓

DSC_68300

DSC_68310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 ↓

DSC_68320


那塊千層蛋糕石,形狀蠻有戲
其實也蠻像一隻大蟾蜍,或是正在昂首的烏龜 ↓

DSC_68330


感謝攤販老闆有強力推薦我們走到河邊
聽溪水流潺,凝望著砂卡噹才有的獨特水色,非常值得

DSC_68360


砂卡礑步道盡頭是「三間屋」,過去有三間屋舍在那邊為名
那裡曾是太魯閣族人的聚落,族人因為那邊陽光不充足、環境陰濕是和姑婆芋生長
而稱該地為「柏拉耀(brayaw)」,就是「姑婆芋」的意思
從大水管這邊走去,大概還有 2.4 公里左右
今天呢,我們沒有要再走過去了 XD
因為還想去九曲洞,時間因素只能折返惹
回頭時,下雨了,砂卡礑步道的優勢顯現,步道幾乎都再岩壁「內」
天然的岩壁雨棚步道,下個小小雨也不太影響,峽谷會有些雲霧,又是另種美!!

IMG_17860

看完這篇想說些什麼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