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遊記】傳統藝術中心 ─ 文化見學。各區簡介。廟宇/古宅/文創小店/遊河/古早的智慧/習俗(2023/1/23更新)

Date:2016/6/13 & 2022/9/11

位於冬山河風景區內的傳藝中心, 由多位建築師合作,重現古早台灣的傳統建築

匯集老街建築的民藝街、河道波光照映的臨水街,豐富傳統生活市集的趣味

國家興建的文昌祠,呈現歲時節慶與信仰民俗之有機文化

家廟建築的廣孝堂,呈現家族凝聚與生命禮俗之人文意涵

民居建築的黃舉人宅,呈現常民文化與新生兒儀禮的體驗樂趣

細細體會,其實每次來都會有不同收穫,我自己就來了五次有了吧~~

2022/9,入口統一移至靠近魯班街一側,原本中央廣場的入口好像沒了(?) ↓

2023/1,最新票價 & 園區資訊(截圖自官網) ↓

園區地圖(截圖自官網) ↓

魯班街

入口一進來,是以工藝發明家「魯班」為名的街道

建築群如同手掌般矗立著,象徵「工藝之手」呈現出手作的溫度與感動

這邊有著許多特色文創小店,大致以五大主題為主

分別是「火的鎔鑄(琉璃)」、「土的揉塑(陶)」、「木的拼造(木作)」、「水的渲染(藍染)」、「金的鍛鍊(金工)」

景觀部分以宜蘭寒溪的頁岩搭配水流,凸顯宜蘭山與水的地貌景觀

水池波光的映照,展現日式建築魚鱗板的層次和黑瓦的沉靜

因設計特色而榮獲《第五屆遠東建築獎-傑出獎》殊榮

土的揉塑(陶)─ 誕生自台灣百年陶瓷古鎮鶯歌,這間品牌將 Open your tea life ↓

木的拼造(木作) ─ 源自於台南永興家具事業的現代東方家具品牌「青木堂」

為了在日常生活中創造實用與美感兼顧的木作產品 ↓

水的渲染(藍染)─ 遵循古法製作藍靛染料,嚴謹染色及縫製成獨特的台灣在地文化產品 ↓

可以 DIY 體驗磨玉的玉石工坊 ↓

享家時刻,原本是在礁溪的人氣名店

揉合古意盎然的建築與創意裝潢,提供美味咖啡與輕食點心(奶素) ↓

巧藝館

是專為臺灣傳統工藝設立的平臺,每期展覽邀請以人間國寶為首的頂尖工藝家們提供經典作品參展

透過館內人員專業解說,為參觀者介紹各種傳統工藝的源流,以及參展作者的簡經歷與風格特色、得意技法等

同時亦邀請參展藝師舉辦講座、研習營、分享會等活動,推廣臺灣傳統工藝的傳承與保存

手路菜食坊

位於入口左手邊的美食廣場

依偎著綠水小池塘,有超商、星巴克、中式小吃等店家在此

美食廣場在入口附近就是貼心,告訴你要先填飽肚子才有力氣逛 XD

我們這天吃了「漫步傳藝」這間蒜味肉羹

有單點及套餐類,價格算中規中矩

肉羹味道算是不錯,蒜味真的很濃 XD

文昌祠

緊鄰美食廣場,吃飽後先來這邊逛逛

在傳藝中心還有座廟,很特別吧!

這裡是台灣第一座由政府興建的宮廟,祈求國家文明昌盛、人才濟濟

也藉著這座文昌祠,來給遊客介紹一些台灣的宮廟建築文化

屋頂簡單的裝飾及燕尾脊,如同飛燕劃下美麗天際線

門檻邊有兩塊突起的石柱,這是給乞丐坐的

人們來祭祀時會順手施捨幾文錢給乞丐,而乞丐因為坐走了這幾塊石柱

反而讓住持累的時候沒地方坐,因此諺語「乞丐趕廟公」便因此而生

2016/6 的文昌祠 ↓

2022/9 的文昌祠 ↓

正殿供奉的主神為文昌帝君、五聖文昌(文昌帝君、關聖帝君、孚佑帝君、魁斗星君、朱衣神君)

左右陪祀戲曲祖師:西秦王爺、田都元帥、孟府郎君;工藝祖師:魯班先師、爐公先師、荷葉先師

文昌祠內可求籤,有什麼想問的,試試看吧! ↓

大門上畫有門神,分別是神荼跟鬱壘

因為採用立體畫法,不管你走到哪裡,門神好像都盯著你看一樣

所以又被稱為「四顧眼」畫法

前殿、正殿及天公爐上方的燈籠,為第四屆民族藝術薪傳獎吳敦厚先生的作品

燈籠上的龍形彩繪渾厚飽滿、佈局對稱均衡

以黃色為底色,除代表尊貴,在燭光映射下更能感受其溫暖

文昌祠內有一對「暮鼓」與「晨鐘」

以午時為基準,午時前鳴鐘,午時後擊鼓

鳴鐘與擊鼓的次數依照十二時辰計算

每日巳時一刻(9:15),文昌祠會敲鐘六響,開啟中門,象徵一天的開始,勿虛度光陰

每日酉時二刻(17:30),文昌祠會擊鼓十聲,提醒人們一天將結束,應省思今日所做之事

晨鐘 ↓

暮鼓 ↓

古時,寺廟前埕多設有戲台,一方面表演給神明欣賞,另一方面也是古早時代人們的休閒娛樂

一齣戲的正派腳色會從面向戲台左側登場,右側出場

反之,反派從右側登場,左側出場

所以我們可以從角色的出場地,知道這個角色是好是壞

文昌祠前的廟埕廣場 & 戲台 ↓

戲台後方 ↓

文昌街

平行魯班街的另一條主要街道,便是文昌街

這條是傳藝中心的精髓命脈,結合台灣各地老街的縮影

街景依據臺灣新竹湖口、三峽、鹿港、臺北大稻埕等各地街屋特色設計

為展現臺灣傳統聚落氛圍,透過市集、街景及傳統店家等元素來呈現傳統聚落食衣住行生活環境

2016/6 文昌街,那時還叫做「民藝街」↓

長期以來,傳統老街主要以傳統閩南建築為主

前店後廠,二樓空間作為居住與儲存空間

其中閩南老街建築,通常將二樓前方作為儲存空間,透過建築的橫樑運送貨品

日治時期日本人為了提升居住環境,在明治末期到昭和年間,開始進行街道改正計劃,進行街道調整

此時日本明治維新從歐洲學習很多知識及建築風格,如文藝復興時期的巴洛克與後來昭和年代的現代主義等風格

巴洛克式建築有繁複的裝飾,諸如有希臘山牆,女兒牆,透過堆灰、剪粘、交趾陶等作裝飾

文昌街建築也包含日治時期昭和年間現代主義的建築特色

洗石子工法加上簡約線條,搭配幾何圖形,與巴洛克式風格截然不同

街道立面仿女兒牆與山牆的樣式,帶出日治西洋建築風格,閩南傳統街屋交置其中,立面裝飾則為交趾陶朱義成老師所製

雖然在傳藝中心內,但店家也是很競爭的(?)

下圖同個位置,2016、2022年兩次來,店家已不同

而且你這樣放眼望去,其實大家差異頗大…

原來不只外面世界在變,連在傳藝中心內的也會變…

2016/6 文昌街街景 ↓

2022/9 文昌街街景 ↓

2022/9 文昌街米食文化館外的石磨 ↓

2022/9,文昌街磚瓦騎樓 ↓

整條街呈現中央高、兩邊低的坡道設計,具有防淹水的功能

而從街口往裡面看,你是看不到尾端的,呈現傳統街屋建築頭尾不見的特色

這樣讓宵小不敢冒然靠近,因為不曉得裡面的街道有多深,具有防盜的作用

而這樣蜿蜒的設計,另一方面也可以抵擋台灣冬季的東北季風,冷風吹進蜿蜒的街會因風勢受阻而減弱

而在風水上,蜿蜒的街道也有防煞、聚財的作用

而街坊建築大多相連,而每隔幾棟建築必有防火通道,避免發生火災時整個街坊都陷入火海

2022/9 文昌街 ↓

地磚的排列上也有它的意義

一塊塊長磚排成人字形,而且是朝向兩邊街坊的店家

代表希望每家店的客人都能進進出出,生意興隆的意思

而排水的溝蓋為圓孔狀,當然是希望能聚集財寶囉!

阿現在這種人文景點不搞點網美特色裝置藝術出來,好像吸引不到人似的

文昌街某巷弄,整齊的燈籠海造景(2022/9) ↓

文昌街店家包括傳統雜貨店、陶笛、陀螺、玉石、霹靂布袋戲偶、原住民、肥皂等等

每一家都值得進去轉轉晃晃,感受一下過去那些年代的生活吧!

傳統雜貨鋪 ─ 柑仔店(2016/6)

2022/9 再訪,柑仔店也換位置了(?) ↓

​​​​​​​炭所館(2022/9)

炭所館的成立是因為負責人從事炭的行業 15 年,深知白炭可靈活運用在生活當中概念

來到炭所館參觀能夠讓大家認識白炭與黑炭的不同以及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不同的地方

搭上《鬼滅之刃》熱潮,炭治郎在門口迎接你 ↓

二樓展示間,各種炭的差別 ↓

二樓有趣的導電實驗 & 活性碳過濾實驗 ↓

​​​​​​​台灣玉(2016/6 & 2022/9)

介紹玉石、水晶的特色

2016/6 來訪的時候,門口就放一大塊讓人「摸玉賺大錢」的玉石 ↓

2022/9 再訪,玉石搬到店裡了 XD ↓

​​​​​​​密室脫逃

蠻驚訝這裡竟然有!!

適合 2 ~ 6 人遊戲,種類有多達 5 種

好不好玩就請玩過的朋友分享一下囉

​​​​​​​霹靂布袋戲、肥皂、原住民主題(2016/6)

霹靂布袋戲偶傳藝直營店 ↓

古早香皂,好香好香

甚至還把肥皂做成糖果、糕點的樣子,這樣人們真的捨得用嗎 ↓

原住民主題茅草屋 ↓

臨水街

傳藝中心緊鄰人造河的街道,故名「臨水」街

臨水街與一旁的文昌街有著高低落差,仿照九份、淡水等老街的建築群

利用落差地勢與巷弄內的階梯,搭配建築群交錯,呈現不同的老街建築趣味

2022/9 臨水街入口 ↓

2016/6,臨水街有飄逸的藍染 ↓

站立在內河道「月河」上的拱橋,放眼望去臨水街街貌

河岸和高低錯落的街屋,波光瀲灩、拱橋流水,帶出閩南河岸風光的氛圍

2022/9 臨睡街拱橋、遊船 ↓

臨水街有兩個表演場地在此,一個是雨天表演場,下雨天就可在此風雨無阻的表演,民歌、民俗技藝時常都會在此表演

另一個則是臨水劇場,提供中小型表演空間

2022/9,臨水劇場內的舞台劇表演

關於土地公、土地婆 & 小天鵝的故事 ↓

廣孝堂

這邊原本是舊入口一進來第一個看到的古蹟建築

2016 年來的時候,導覽解說的起點在此

當時集合處還有鉛桶給人家抽 ↓

廣孝堂原為宜蘭鄭氏家廟,後來拆卸重組於此,讓遊客參觀建築特色

從外觀來看,門外的柱子為圓柱,告訴子孫在外處事要圓融

進門後柱子變方柱,則表示做人要堂堂正正

而地上的磁磚則是龜殼狀,則希望世世代代都能壽比南山

大門推開會嘎嘎作響,其實是有防盜作用唷!

因為早期沒有什麼警報器,推開門的嘎嘎聲讓宵小不敢造次!

2016/6 時的廣孝堂 ↓

​​​​​​​2022/9 門口多了幾面鑼,有高低音不同,讓人門擊打體驗 ↓

蔣渭水演藝廳

位於園區中央,屬於傳統戲曲展演區的一部分,整體空間可容納 400 餘位觀眾

這裡每年都會舉辦不同展覽,2022/9 來的時候,展覽的是亞太地區樂器

黃舉人宅

從臨水街跨過月河,可以到宜蘭第一位舉人黃纘緒的宅第

建於 1877 年,原座落於宜蘭市區友愛百貨公司前

後由宜蘭市遷移組建於此

2022/9 黃舉人宅 ↓

宅地前面冬山河,夏天西南風吹過河面在進入宅第內,熱風可變成涼風

另外若有火災發生,也可以快速的取得水源

登上宅邸的樓梯一定是建在門的兩側,不會直直對向門,因為這樣錢財才不會流走

仔細看大門,除了正門給人走的,旁邊還有一個小洞是給狗狗走的

如果從裡面看到來客是不受歡迎之人,則放狗驅之

臺灣傳統三合院民居多為座北朝南,門樓上的「長挹南薰」說明夏日南風拂薰竹林搖曳的情境

正身凹壽大門上懸掛的「文魁」匾,為 1840 年榮登庚子恩科舉人

並且由「欽命兵部侍郎福建巡撫部院吳文鎔」為舉人所立

古時鄉試舉人第十一名之後的稱呼為「文魁」(第一名為解元;第二到第六名稱為經魁;第七到第十名稱為亞魁)

黃舉人很特別,他覺得「魁」字帶鬼,所以特別把鬼上面的那一點給去掉,比較喜氣

黃舉人宅牆身壁面採竹片編織成網狀,塗上泥土、稻草、稻穀,表面再敷抹白灰,為頗具特色的「竹編夾泥牆」

大門額「折桂開基圖」墨繪,代表黃舉人功成名就

次間墨畫兩幅「高士圖」,隱喻黃舉人生性恬淡的氣質

在窗櫺的設置上,則一定是單數條,因為在風水上,雙數屬陰,單數為陽,所以陽宅的窗櫺當然都是單數的囉

從舉人宅,一窺傳統建築的哲學

像灶腳(廚房)一般都是在東邊的角落,因為這裡是夏天最不易西曬的地方

古時沒有冰箱,東邊角落就是食物儲存最不會壞掉的地方

而臭氣熏天的茅坑則一定在西邊的角落,北部盛行東北季風,臭味才不會臭到宅第裡

正廳兩邊的廂房安排,東廂房的等級高於西廂房,古時重男輕女,男子睡東廂房,女子睡西廂房,所以才會有西廂記這樣的故事出現

現在東西廂房分別展示廚房用具、科舉時代的一些東西

還有生動了蠟像,呈現古時學童拜師行禮的畫面(2016/6) ↓

現在宅第空間也作為展覽廳之用,2022/9 來訪時展覽的是鉛字印刷技術 ↓

目仔窯

出口方向(其實就在入口旁邊),是一排磚瓦拱形建築

這裡是目仔窯,以前燒瓦製磚的地方,2016/6 是各種紀念品店

2022/9 再訪,幾乎人去樓空

但我覺得這樣看過去反而有種美感

2016/6,人潮滿滿 ↓

2022/9,空曠的美感 ↓

景點資訊

宜蘭傳統藝術中心

地址:宜蘭縣五結鄉五濱路二段 201 號

電話:03 950 8859

營業時間:09:00 ~ 18:00


檢視較大的地圖

看完這篇想說些什麼

Scroll to Top